臺上村土地流轉,“轉”出鄉村振興新活力
土地“活”起來產業“興”起來村民“笑”起來
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光文/圖
★人物檔案:
韓清申,1963年生,沙河市新城鎮臺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。在他的帶領下,2019年臺上村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,打破傳統耕作模式,整合流轉土地800余畝,種植金銀花、引進平谷桃樹、建設龍頭企業……如今,該村通過土地流轉,村民們實現了土地流轉掙租金、家門口就業掙工資、村集體收入得分紅等多個曾經的“夢想”。
A
盤活耕地土地“活”起來
“嫂子你今天摘的花兒不少??!”“哈哈,沒你手快,你腳邊那一堆也不少??!”7月22日,迎著夏日的晨光、聽著汩汩的流水聲,在臺上村村口的河邊,幾名婦女正一邊說笑,一邊擇著剛采下的金銀花。
“采摘一斤金銀花的勞務費是5元,一天最少能摘七八斤,能掙個零花錢,比在家歇著強多了!”村民韓會增告訴記者,采摘金銀花的多是村里的老人、未就業的婦女,“金銀花花期比較長,五月份就開始采摘了,有的人一天能摘二三十斤,掙100多元呢!”
從村里一路向南,遠遠的,記者又看到了一片桃林。村支書韓清申正忙著采摘樹上的桃子,看到記者來,他熱情地打起了招呼:“快來嘗嘗,這可是最后的一點兒桃了!這是我們引進的北京平谷桃,汁多又脆!”韓清申說,“這是2019年引進的,就試種了五畝,今年結果了,摘下的桃都給鄉親們分了。咱們這兒種成了,以后準備擴大規模?!?/p>
據韓清申介紹,金銀花、桃樹都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用流轉來的土地因地制宜嘗試種植的?!?020年我們引進種植巨鹿銀花2號金銀花80畝,初步嘗試獲得成功,目前畝產可達70斤,按照市場價每斤80元,每畝土地附加值比種植糧食增加1500元,集體效益增收12萬元,預計豐產后畝產能達到200到300斤?!?/p>
此外,傳統作物的種植,也因土地流轉煥發了新的生機。該村流轉土地800余畝,每年兩季耕種玉米和小麥,村合作社采取“租金保底,入股分紅”的方式進行管理,采用片區整合種植的方式,集中小片土地規?;洜I,由合作社統一耕種、統一經營,規?;?、現代化、節約化種植,每年能為集體增收40余萬元,大大增加了土地的產出效能。
B
引進企業產業“興”起來
桃林的南邊,緊挨著一個企業,正是村里2019年招商引資來的龍頭企業九鑫牧業。48歲的村民趙景芬就在企業的養雞房里上班,她向記者介紹:“我們家有八畝地,都在合作社租著呢,每年光土地租金就有6000元,我們兩口子都在企業上班,每人每月工資還能掙3000元,比原來光靠種地收入翻了好幾番?!?/p>
九鑫牧業在村里建廠,帶來的效益不僅是這些。韓清申告訴記者,依托九鑫牧業,村合作社不斷延長產業鏈,大力發展養殖業、飼料生產等企業剛需產業。村合作社興建大型玉米收購廠,引進新型精選玉米,專供九鑫牧業玉米原料,通過與附近種糧大戶合作,形成統一購種、統一管理、統一收購的穩定模式,合作社賺取固定管理費用,每年穩定為村集體增收?!拔覀冞€將目光瞄向了畜禽產出的糞便,嘗試開展有機蔬菜種植,發展綠色高效農業,促進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?!?/p>
除了九鑫牧業,村里還招商引資來了鑫通物流和勤茂物流兩家龍頭企業,目前均已完成前期工程,預計明年投產,屆時將解決臺上村及周邊大部分人員附近就業,每年能為集體穩定增收20余萬元,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。
C
幸福生活村民“笑”起來
“相傳村名‘臺上’是因為原村址三面環河,村子處于中間一個平臺上,后因洪澇災害,在20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,村子陸續搬到了這里?!表n清申說,當初臺上村是附近有名的窮村破村,地處偏僻、荒草叢生,村中間還有條大水溝,一到下雨就沒法行人?!霸瓉沓龃逯挥袟l小路,水電也不通,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婦?!?/p>
如今的臺上村,鋪上了水泥路、裝上了太陽能路燈、改了水電和旱廁……村民們閑時就坐在家門口拉家常。70多歲的村民郝小婷就是這些變化的見證者:“近幾年村里大變樣了,街道干凈整潔、綠樹成蔭,環境衛生好了走出來心情都好了,別的村都羨慕我們這兒的環境,村里的小伙子也不愁娶媳婦了?!?/p>
這些變化和土地流轉密不可分?!拔覀兊募w收入主要有三個去處:一是人員工資、二是農村建設、三是發放福利?!闭f著,韓清申帶記者來到村合作社對面的田地里,“來看看我們合作社種的蔥,長得旺不旺?”記者看到一排排綠油油的大蔥昂首挺立、長勢喜人。幾名村民正在翻土、施肥,韓清申也拿起鋤頭干了起來:“這可是要給大家發的福利,可馬虎不得!”
大蔥福利?韓清申笑著解釋道:“不光是大蔥,我們還有紅薯、土豆、谷子等,每年都會專門種幾畝,就為了給村民發福利,每戶都能領到幾十斤!此外,逢年過節,我們還會給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發福利?!?/p>
2021年,臺上村被評為了“河北省美麗鄉村”、村合作社被評為了邢臺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“市級示范社”。村美了、民富了,村民們的文化娛樂生活也被提上了日程,韓清申說:“下一步我們打算在村口河邊建一個文化廣場,讓村民們能多一個休閑娛樂的去處。今后還要依托我們村依山傍水的優勢,打造休閑旅游基地,讓更多的人來見證我們村新的變化?!?/p>
★記者手記
讓土地流轉成為鄉村振興的“助推器”
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,是農民增收致富之本,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資源。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、進一步發揮土地效益,是每個農村在面臨鄉村振興這一課題時必將遇到的難題。沙河市新城鎮臺上村用實際行動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,土地流轉成了鄉村振興的“助推器”。
“在農村,土地是群眾最大的財富。然而近年來,村里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多,留下的老年人耕種效率低,一家一戶各自分散耕種的模式也達不到良好的效益,我們響應國家號召,積極成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,將閑置土地、小片土地流轉起來,讓土地‘活’起來,發揮出最大的效益?!迸_上村村支書韓清申頭腦清醒、意識敏銳,他說,發展現代農業、規模經營、興建產業是帶動群眾增收的有效手段,而土地流轉正是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。
如今,鄉村振興的故事仍在臺上村上演著,接下來,建設文化廣場、發展金銀花加工業、打造農村特色休閑旅游路線……都將一步步實現。勤勞樸實的臺上村村民將以土地流轉為契機,在冀南大地上繼續書寫鄉村振興的傳奇故事。